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百骨刀之九州旗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嵩山一

第四百八十三章 嵩山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野果植物:野生果树有89种。主要分布于蔷薇科、壳斗科、桑科、葡萄科、猕猴桃科、柿树科和胡颓子科。其中,野山楂、湖北山楂、板栗、河南海棠、欧李、伞花胡颓子、小果蔷薇分布广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嵩山岩石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包括向斜和背斜。岩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或者说在低应力作用下,改变了岩层的原始产状,不仅使岩层发生倾斜,而且大多数形成各式各样的弯曲。褶皱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

嵩山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断层的规模有大有小,所波及的深度有深有浅深可切穿岩石圈或地壳,浅可切穿盖层或只在地表;形成的时代有老有新;有的是一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是多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有的已不活动,有的还在继续活动;形成断层的力学性质或张或压或剪,各不相同。

嵩山系由前震旦纪古老片岩、片麻岩及石英岩构成的断块褶皱山,所以山势陡峭,雄伟壮观,形成明显独特的构造侵蚀低中山之地貌。嵩山地形比较复杂,山地、丘陵、盆地、河谷小平原。嵩山的主体部分太室和少室,峰峦峥嵘,纯属山地面貌。

内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对嵩山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嵩山地壳运动经过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怀远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和新构造运动。

中岳运动形成嵩山雏形,燕山运动确定嵩山基本格架经过风化剥蚀后形成今天的嵩山山体。中岳运动末期岩浆发生,形成岩浆入侵,同时又产生变质作用,使已形成的岩石又进一步变质,则形成复杂的变质岩系。

嵩山经风化、侵蚀、溶蚀、沉积作用和改造、滑动、崩塌等作用。嵩山这些运动与作用的产物,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嵩山距今已有35亿年的历史,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山。

嵩山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一年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273℃,1月最冷,平均气温02℃。

嵩山山下全年平均温度143℃,山上平均85℃,山上年降雨量864毫米。

2012年,嵩山植被覆盖率达65,嵩山共有维管植物147科、643属、1540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36属、70种;裸子植物5科、9属、10种;被子植物121科、598属、1460种。含30种以上的大科有菊科(50属、121种)、禾本科(61属、108种)、蔷薇科(27属、101种)、豆科(28属、72种)、十字花科(23属、44种)、毛莨科(11属、38种)、莎草科(9属、36种)、蓼科(4属、34种)等10科,约占本区植物总属数的40,总种数的42,是嵩山植物区系组成的优势科。

用材植物:木本植物有338种,其中乔木141种,它们是组成山区森林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也是用材植物的主要资源。分布数量较多、蓄积量较大的主要有栓皮栎、麻栎、化香、短柄袍、槲栎、侧柏、洋槐、油松、栾树、黄檀子、鹅耳枥、大果榉、山槐等47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