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神级复兴系统 > 第二百零一章 再也没有了吧

第二百零一章 再也没有了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把以前的‘国难’换成现在的“市场”。

可能民族文化如此窘迫的境地有人预料的到,但是他选择了沉默,如今的军阀‘段祺瑞们’也没有那种军阀的气魄,反而将军阀的劣根性学的出神入化。

再也不会有‘三一八’之时怀霞知识阶层无论其政治观点与学术观点有怎样的不同,均纷纷痛斥当权者和“执政”段祺瑞的行为为“倒行逆施”、“暴行”,“是自弃于人民矣”。

也不可能不会有学者如蒋梦麟、傅斯年、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闻一多、王世杰、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邵飘萍、陶孟和等,文字见诸报端。

也不会有刚刚动完手术,缠绵病榻之中,犹不忘口诛笔伐的梁启超大师。

也没了刘半农大师与赵元任大师再一次词曲璧合,哀声凄楚,传唱京城的《哀歌》了。

但是段祺瑞受到了西方这种‘苟活’理念,在以保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选择了向强权低头,这跟李鸿章当年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是不一样的,当时的清朝政府没有对抗列强的能力。

而段祺瑞,却拥有反抗的能力。

段祺瑞在近代龙国军事史上,是一位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在军事上和客观看待战争的角度上提供了新的思想。

但是他在节气这一点上,真的愧对华夏。

虽然当时下令扫射学生们的未必是段祺瑞,但是他作为领导人也难辞其咎。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永远不倒的长城,是‘真的猛士’,但是却只能看着一代一代人的沉默。

纵然这种沉默是为了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跟王耀心中的所念所想不同。

以前王耀总是把传统文化的落寞归功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但是现在想想是自己太天真,如果不是有国内的民众配合,也无法答道这种效果。

但是这些民众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情有可原,但是为什么也没人引导呢。

在传统文化精华被冲击的时候,是不是,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那时的军阀和知识分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蔡元培做北大校长,蔡元培当了校长竟有胆量拿着政府的经费却不理睬政府的公文,我行我素照自己的价值观管理学校。当局抓了他的学生,他宁可自己辞职,也要救出被捕的北大学生。

那时候的大学崇尚教授治学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是高等学府的灵魂。

学人能够喊出“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民国时期建造起来的那种归属于华夏民族的气节和气魄,在结束了战争之后似乎快速消亡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