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神级复兴系统 > 第二百五十四章 被曲解的传统文化

第二百五十四章 被曲解的传统文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

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对于‘君为臣纲的’真正解释,是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尚书》云:居上克明,为下克忠。

这里面提到了一个礼,一个忠,这两个是前提,君使臣以礼就是说君王只有做到了臣子要求的规范,对国家尽职尽责以礼相待,所以臣子才会以忠侍君王。

第二就是,东西方完全不一样的价值观冲击。

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而华夏传统习惯了集体主义。

所以华夏才会有胡同文化,邻里文化,街坊文化等等人情文化,对于东西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西方人的关系早起冷漠,虽然举止客气,但是很少有两肋插刀这种情谊,所以他们的‘契约文化’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主要原因。

而华夏的传统文化中的‘礼’,中包含着一种自律的个人要求,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必建立在一张苍白的纸上,言出必行这种华夏美德,对比那一纸契约,孰轻孰重只能是各花落各眼了。

但是这种‘契约文化’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抹杀了,从人性和社会性出发,应该是不利的,但是从法理的角度出发,也是可取的。

如若君不礼,臣自然无需‘事君以忠’。

但是华夏人用了几千年的‘礼仪’为什么要向西方学习?难道认为不如别人?自卑?

西方的个人主义延伸出的个人英雄主意,强调突出了竞争和攀比,没有和谐共存的利益目标,这点对于华夏的传统也是严重的冲击。

华夏讲究的是牺牲奉献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牺牲个人利益来成全大义,这种奉献精神是贯穿整条华夏文脉的,屈原以身死谏传下《离骚》,孔子周游列国游学,司马迁委曲求全铸《史记》从古到今无数先贤的奉献铸就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西方强调自由民主博爱,忽视了伦理秩序的关系,本身这种自由平等是好的,但是华夏的三纲五常也不差啊,只是当年为了所谓的‘革新’推动的文化运动让所有人都对三纲五常打上了封建糟粕的标签,然后进行无脑抵制,再也没人去真正的了解,三纲五常,到底讲述的是什么。

华夏传统,最根基的是阴阳,也就是说世间万物不管是人还是事情,都是相对的,所以分阴阳。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