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蜀汉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弊吴,弱吴,用吴!

第四百四十二章 弊吴,弱吴,用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又在都江堰设堰官,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并推行屯田,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诸葛亮及法正对冶铁、煮盐、织绵等重要手工业,实行公营,并设立专职官员加强管理。

加之刘禅建立商盟,又兴起奴隶贩卖,从南中,巴郡等地方吸血。

以上一连串措施,使国家税收大大增加,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条件。

尤其是蜀国有蜀锦、商盟等各种硬通商品,遂使天下人都用汉国的值百钱。

“看来这孙权打仗虽然不太行,但是治理地方,倒还是有一手的。”

刘禅拿着手上的文册,细细的端详起来。

心中对于吴国的经济形势,也有更多的了解了。

三国之中,要论国家经济,最好的自然就是魏国了。

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后,以“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为方针,在许昌附近实行屯田。结果“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表面上汉国的经济不如魏国,但实际上,汉国却是通过铸币税,在不断的收割着魏国、吴国的财富。

至于吴国,便是现在三国中经济实力最弱的了。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地方连年征战,地方残破,北方人民携家渡江以避难。

北方难民不乏富商大贾,他们由北方走难到江南同时,带备了生产技术与文化,为当时贫困的江南带来新血。原本吴农耕技术十分落后,尚未懂得牛耕。

及后生产技术注入,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人口亦因此渐渐增加,一改以往地广人稀的境况。

因此,曹操设置田官于各州郡内,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广,以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做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

正因屯田制之成功,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正因采取屯田措施,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终达至“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蜀自古以来已有天府之国的美名,汉高祖能得天下亦靠此地物质丰厚为根本。

东汉末年,刘焉父子先后担任益州牧,用以宽制宽之政策以治蜀,逐引致豪强垄断土地及山泽资源,因而减低税收。

自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及法正一改以往弊政,打击豪强,并曾采用闭关息民,务农殖谷。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