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 第629章 忻口之战·决胜(送死)突击1

第629章 忻口之战·决胜(送死)突击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结合4组火炮齐射时间的些许差异,对照缴获加成系统的实时缴获信息刷新时间,一直在旁观孔捷、王大川等人指挥的张云,立即就判断出其中两组火炮已经覆盖了鬼子的火炮阵地,对鬼子炮兵进行了杀伤。

虽然可能因为鬼子在炮兵阵地周围构筑了掩体,使得炮弹杀伤数据不大,但只要能够精准命中,那这两处鬼子炮兵阵地距离完全摧毁也就不远了。

于是,一直观摩的张云稍稍插手了一下指挥,命令这两组炮兵继续对着刚才目标及周边继续开炮,继续打了十多轮炮弹,直到缴获信息流不再刷新。

根据缴获加成信息判断,第一轮反炮兵作战,命中鬼子炮兵阵地两处,摧毁火炮12门。

无法观测作战效果,一直都是超视距反炮兵作战的难题。

在发起反炮兵作战后,攻击方一般很难确定刚才的炮击效果,甚至不能确定刚才的炮击是否打在敌人阵地上,因此一般都是打完一轮就会停下,以免浪费已方的弹药。

正常情况下,发起方此时只能被动的等待敌人的下一轮炮击,进而从敌方的火炮密度等情况,预估已方的上一轮攻击效果,然后再次发起新一轮反炮兵作战。

周而复始。

这种你来我往的炮兵互射,一直是二战乃至21世纪初期最常见的炮战模式,无论是欧洲战场、抗美援朝战场等等,莫不如是。直到最终有一方的火炮完全消耗殆尽,或者损失过大不得不撤出战场。

当然,后面炮侦雷达的出现,让反炮兵作战的效率和速度大大提升,逼迫着炮兵们把打击时间缩短到五分钟甚至三分钟以内,自动火炮打了就跑成为了后世炮兵们的主流作战方式。

不过,如今的独立支队反炮兵作战稍稍有所不同。虽然目前独立支队无法观测到反炮兵作战效果,但张云的缴获加成系统,却具有实时反馈缴获加成信息的功能。

在山体工事里的72门火炮分成四组并向着敌方炮兵阵地后,张云那里就不停的在刷新缴获加成信息。

“击毙鬼子关东军野炮兵联队炮兵3人,缴获加成三八改式野战炮0.4门、炮弹5发……”

“击毙鬼子关东军野炮兵联队炮兵2人,缴获加成三八改式野战炮0.2门、炮弹6发……””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