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逐鹿大明 > 第四十九章:军中利器

第四十九章:军中利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朱权心知这火铳便是数百年后枪的鼻祖,忍不住心中那好奇,笑道:“快放两枪我看看威力如何?”

范文刚吩咐旁边两个士卒去过兵器架上的一火铳,铳口朝天,放入火药,铅丸,再以细长的铁条伸入铳口轻缓的塞紧。

朱权眼见这两个兵士足足搞了半盏茶的功夫,还没就绪,微微感觉不耐。

魏明在一旁语带嘲讽的轻声道:“等得你上好了火药铅子,只怕别人的骑兵都冲到面前将你的脑袋瓜子都砍掉了。”

范文刚心中不悦,鼻中哼了一声,却是不好答话,这火铳准备费时,的确是个事实,却也难以分辨。

一路策马缓行,朱权却是心中懊恼不已,心忖道:昨日徐瑛那丫头比武“输”了于我,去忘记将的纸伞索回,今日如何去还给了她?

距离校军场尚有三条大街之时,街上便没有了一个行人,显得极为冷清。

朱权拿起兵器架上的一张黄桦弓,试射了两箭,忍不住赞叹道:“四哥所言不虚,这弓拿着甚是轻巧,开弓似乎省力了许多,而且射力还很强劲,不知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身材高大,面相颇有点威严的弓弩司主事魏明微笑着躬身道:“北宋沈括在宋神宗时被王安石推荐兼管军器监,后来传写了《梦溪笔谈》一书介绍了当时弓弩制造的基本情况。关于弓,沈括认为一张良弓应具备六种特征:第一,弓体轻巧而强劲;第二,开弓容易而弹性好;第三,长时间使用射力不减;第四,无论冻夏射力要保持不变;第五,射箭时声音清脆;第六,开弓时弓体端正。”说到这里,拿起兵器架上的一张弓来,手指着弓弦接道:“这弓弦乃是以牛筋经过胶汤浸煮和梳理,使之不再伸缩方能用于制弓;在制造弓体的时候要把弓干材向开弓相反的方向弯曲,而后再贴上牛角片和筋丝;弓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节”的选择要长短合适,这样弓才容易开又强劲有力;而且制弓时胶要涂的薄,以免因胶的变化而影响弓的弹力。”

朱权自然知道王安石乃是北宋推行变法的宰相,而写作《梦溪笔谈》一书的沈括也是古代著名的大科学家,他们如此重视弓弩的制作,可见弓弩在古代军事中的重要地位。此时再听到魏明诉说着看似简单的弓箭制作却是如此繁琐讲究,心中突然想到难怪今日齐泰调派军队把守校军场四周,以防泄密。想到这里,微笑道:“本王却是不知原来这弓弩之中,竟还有这般大的学问。”

魏明眼见宁王殿下自承不通此道,虚心求教,心中甚慰,叹了口气道:“北宋之时,有辽金异族铁骑之患,宋朝却是缺少军马,无法组建起强大的骑兵以之对抗,是以便在弓弩之上花了莫大的人力物力加以研制,当时的弓弩制造之道可算得上冠绝古今,宋辽澶渊之战中,宋军用床弩伏击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零最终导致了宋辽之间达成了和议。可见弓弩之器,只要用兵者善加利用,便是克制异族铁骑的第一等利器。”

朱权听了魏明的话,心中却是陡然想起了昨日朝议之时工部尚书赵衡的那句话,“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心忖道:宋朝有这般先进的弓弩兵器,有岳飞,韩世忠等名将精兵,却还是亡于蒙古人之手,看来保证国家强大的不能单靠地形地理,精兵名将和最先进的兵器,更要依仗朱元璋所说的那种尚武善战的风气。

“胡吹什么大气,说什么弓弩之道乃是对付蒙古鞑子的第一等利器?”一个生就尖嘴猴腮,样貌颇有几分滑稽的老者在旁边忍不住冷冷讥诮道,正是兵部火器司的主事范文刚。

魏明平日里在兵部便时常和范文刚争执不休,此时眼见他当着燕王和宁王的面出言讥刺自己,忍不住面色涨红,却不好发作。

范文刚眼见魏明颇显狼狈却是不好发作,心中得意,躬身对朱权道:“启禀殿下,当今洪武陛下在昔日和陈友谅,以及蒙古铁骑大战之时,便多有使用火器,痛击北元鞑虏,所以说火铳等火器才是咱们大明对付异族的头等利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